一、人手足口病
关注原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传播。5岁及以下儿童较易感染,儿童可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而多次发病。每年4-7月、10-12月为我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也是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的高发季节。2018年以来,浦东新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大幅增加,9月已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尤其是集体机构、居委/自然村的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明显增多。10月疫情虽略有回落,但11月仍然处于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预计11月幼托机构/学校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仍会处于较高水平。
重点场所:学校、幼托机构。
重点人群: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
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可有效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但疫苗对EV71病毒之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无交叉保护。
2.注意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洗手;儿童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6.学校/幼托机构要定期对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落实晨检和缺勤缺课登记,加强全日观察;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上报并处置。
7.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将相关情况告知学校/幼托机构老师。儿童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方可返校。
二、感染性腹泻
关注原因:11月天气渐冷,有利于病毒繁殖。在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毒中,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全年均可发生感染。诺如病毒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会排出大量病毒,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接触少量病毒在短时间内就可发病。学生、幼儿常在学校、幼托机构共同进餐,需警惕病毒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重点场所:学校、幼托机构、老年护理院等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幼托儿童、学生和老人。
预防措施
1、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学生和幼儿要在平时养成正确洗手习惯,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暂时不吃的食物应冷藏或冷冻储存,且不可储存过久;
3、不喝生水,食物制作要加热至熟透;
4、尽量不吃剩饭菜,冰箱内储放的直接入口食品,需经卫生处理后才能食用;
5、砧板、刀具、餐具应生熟分开,特别是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使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得与生肉案板和刀具混用;
6、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家长应将学生和幼儿的相关情况及时告知学校/幼托机构老师;患者症状消失72小时后方可复工或复课。
7、患者发生呕吐或腹泻后,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衣物等,进行消毒操作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结束后认真洗手。
三、水痘
关注原因:水痘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患者在出疹前1-2天到皮疹完全结痂脱落为止均有传染性,患者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内均含有病毒,水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用品传播。11月需警惕学校、幼托机构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重点场所:学校、幼托机构、补习班等集体机构。
重点人群:无水痘疫苗接种史、水痘病人密切接触者。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注意居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观察是否有发热、头面部、四肢、胸背是否有皮疹等异常;如发现上述症状,及时就诊。若孩子在校时出现上述异常,告知孩子及时告诉保健老师,并听从隔离安排。
4、患水痘后,停课和取消集体活动,谨遵医嘱积极治疗。
5、水痘疫苗自2018年8月1日起纳入上海市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为12月龄和4岁各接种一剂水痘疫苗。建议水痘免疫史空白或接种剂次不满两针的儿童按规定完成疫苗接种或补种。
门诊部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