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重点关注传染病相关病种健康提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25浏览次数:27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病,由多种不同的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有CoxA16、EV71、CoxA10、CoxA6等。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可引起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可伴或不伴发热,也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极少数患儿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所以、托幼机构、看护点、学校、社会早教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都是手足口病流行的重点场所。
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防控措施:
1、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或外出玩耍回家后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净双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适当用纸巾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纠正儿童吸吮手指、啃咬玩具的坏习惯。
2、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多开窗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的奶具、玩具要经常清洗、煮沸消毒。
4、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众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手足口预防十五字方针: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2、寨卡病毒病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